守正创新 传承发展——药学院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发布者:张橙发布时间:2023-03-06浏览次数:68

近两年,药学院党总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从淮医文化等源远流长的地方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深入挖掘中医药“仁、和、精、诚”的文化属性,创新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形成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弘药崇德”中医药校园文化品牌,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奠定文化根基。

一、以仁为基,明晰校园文化价值导向。学院认真梳理山阳医派之精髓,挖掘整理代表人物吴鞠通“医乃仁术”、“医者仁心”精神内核,将“仁心、仁爱”作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底色,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熏陶和重塑作用,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走进社会民生、融入地方发展、服务百姓生活,培养学生胸怀天下、济世救人的“仁者爱人”思想,为未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涵养厚重的道德根基。

二、以和为先,强化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贯穿了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吴鞠通正是秉承“和合”理念,创立了完整的中医温病学理论体系。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过程中,学院充分体现“和合”这一文化追求,尊重师生参与权,创建以人为本的各方面管理制度。推动人文与科学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将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博采众长、学以致用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以精为要,夯实校园文化物质基础。古人认为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必须精益求精。因此学院将“精”字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以精致理念设计校园文化环境,布局创立“百草园”实践基地;以精品意识打造实验实训场所,组建本草药妆社专业型社团;以精心态度组织师生文化活动,举办“弘药崇德”文化节,让师生常态化感受体验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营造独特的中医药校园文化魅力。

四、以诚为本,树立校园文化行为规范。儒家历来将“诚”视为立身之本,“诚”也是“医者仁心”的外在体现。学院把中医药文化中的“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相结合,与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相结合,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对药师职业心怀至诚,在为人处事中守信戒欺,在指导用药上实事求是,在中药鉴定中去伪存真,使“诚”内化为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

药学院紧扣专业特色,创新平台载体,融入地方文化,努力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理解认同、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

一是以“一园二馆”为依托,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将食品药品科技馆(校史馆)作为药学专业学生开展专业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还创新性将百草园分成多个片区,让中药学专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认领“责任田”,自行规划设计,独立完成从选种到采收的全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专业技能。

二是以“弘药崇德”文化节为载体,强化学生文化认同。文化节系列活动结合专业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解中医药文化。同时,与知名药企合作举办药学服务、中药鉴定等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

三是以“鞠通讲坛”为平台,拓展学生专业视野。讲坛下设“学术沙龙”“朋辈讲坛”“职业讲堂”三大板块。通过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学术大咖、行业专家、学长学姐开设系列讲座,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帮助学生了解药文化历史和前沿发展动态,找准职业目标,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是以“社团活动”为抓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之中,成立了本草社等学生社团,制作香囊、药妆等手工产品,通过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同时,打造“两进三融”志愿服务模式,成立“学周知周”、“博爱青春”等志愿服务队,为残障人士开展义诊活动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