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大模块”为支撑助推发展型资助精准发力 ——“关馨妮”发展型学生成长平台

发布者:张橙发布时间:2024-01-24浏览次数:59

  一、以主题教育模块为引领,筑牢“关馨妮”品牌精神内涵

“感恩”传递温度,砥砺奋发前行。引导学生完成“他助”和“助他”的角色互换。秉承“以美之名,善存绘心”的宗旨开展政策宣讲,以“感”促行,将感恩融入教育,充分将第一课堂学习质效与第二课堂能力拓展相结合,以海报设计和主题班会的方式传达“资助育美育德”的主题,广泛宣传国家助学政策,促进助学育德工作可持续发展,将“关馨妮”的爱传承下去。

“励志”锤炼力度,激发拼搏精神。着重打造互相帮扶、学习、分享、共同成长的模式。加强“行走的资助队伍”建设,推进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实地家访工作,构建“四位一体”资助实践育人体系,积极深入学生群体,通过省资助系统、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个平台为学生精准画像,实现精准资助。并不断创新资助思路,积极构建“受助、自助、助人”的资助育人新格局,将资助工作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延展,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育人目标,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作为资助育人精准化的核心,引导受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努力做反哺社会、助人为乐的新时代好青年。

“诚信”增强净度,坚定抱诚守真。勉励同学们诚信做事,诚信做人,勤学修德,立信践行,进一步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增强资助育人成效。专职辅导员定向及时解答学生在成长成才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学生建立常态的互动关系,每年至少面向学生宣讲1次或针对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深入受助学生群体,实现他育与自育的同频共振;充分发挥校友力量,从校内到校外全方位开展资助教育;积极发挥优秀朋辈群体的标杆作用,充分唤醒学生内在的主体自觉,实现全员资助育人新格局。

“成长”擢升高度,共拓美好未来。帮助学生成长是资助育人工作的落脚点,受助学生成长成才是对“关馨妮”工作最好的肯定。通过“资助宣讲+活动的形式,广泛进行线上线下政策解读,积极推进资助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构建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班级校企合作单位五级联动资助育人工作机制,体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元素,努力搭建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学生社团”“技能提升等资助育人平台,从思想上引领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品格上塑造学生、技能上打磨学生,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激励受助学生自强奋斗、向上向善,实现资助育人“活”起来。

二、以多元活动模块为载体,助推综合能力精准提升

“博学博识”模块拓宽知识眼界,提升学生素质能力,定期开展助学系列活动,包括能力提升、学业指导、道德浸润等子模块。一是国学经典彰显学子初心。依托喜马拉雅平台诵读经典,从文化积淀中获取力量,品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内涵;二是系列宣讲锤炼学子刻苦精神。通过系列宣讲,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鼓励同学们要敢于挑战自己,敢于挑战困难。三是悦读越美陶冶高尚情操。邀请受助学生积极投身阅读,分享读书心得,在有限的时间培养高尚的情操。

“学周知周”模块走进社区实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受助学子在劳动中磨意志、长才干,包括劳动教育、书香浸润、发挥专业特长等子模块。一是探寻淮味千年文化之旅。将资助育人融入淮安地方农业品牌文化体验之中,以项目为载体,创新资助育人形式。二是探寻书香淮安之旅。响应书香淮安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提升阅读品味,体验淮安书香文化。三是探寻专业赋能成长之旅。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培养专业人才,学好专业知识,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

“心与心药”模块贴合生活实际,解决学生成长难题,引导受资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包括诚信资助、心理帮扶、生活指导、就业护航等子模块。一是感恩励志教育。贴近实事,用简单的话语表达最真挚的情感,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二是诚信成长课堂。从身边小事中勤学修德、立信践行来践行诚信,以互助成长为地基,筑建多层次化、立体化结构。三是求职就业分享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新模式展开交流,分享经验,发挥优秀榜样力量。

 

                        关馨妮负责人向新生发放成长加油大礼包

三、以校内外资助模块为保障,推进育人成果精益求精

向外探寻,向内思考。平台创新资助育人形式,以项目为载体,响应书香淮安建设,带领受助学子走入“文津书房”,走进翔宇敬老院,将资助内涵融入思政教育、文化体验、学生活动等育人全过程,强化学生对发展型资助内涵的认知感,通过营造文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实现受助学生传统美德的内化与践行,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更深,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学生资助大使向翔宇养老院老人宣传中药知识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平台利用校内外资源结合学生专业打造“两进三融”志愿服务模式(走进青年、走进社会,融入地方发展、融入地方民生、融入地方文化)。由药学、中药学、健康、护理等专业受资助学子组成的“学周知周”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用药安全知识宣传,赴淮安市涟水县红旗村开展“草药服务乡村振兴,为敬老院孤寡老人提供推拿、按摩等中医养生理疗服务等。平台大力推进服务发展型资助工作建设,持续增强“资助育美”“资助育德”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资助文化滋养人心、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探索与强化“关馨妮”资助育人品牌特色文化活动的打造与培育。

 

药学院副院长为受助学子们在百草园讲授中药知识

四、以“一起成长吧”为平台,确保育人举措精准落实

强化“一室三中心一通道”资助工作模式。从工作思路的理清、平台的建设、队伍培养、服务成效等多方面,逐步摸索前行,构建一套网络资助育人实践体系,积极开展学生中心、教师中心、实践中心全场域建设。建立“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良性通道,最终让受资助学生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并且能够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平台现被3500余名受资助学生关注,资助学生1800余次,接受11或团体辅导100余次。

构建新时代“三合一”资助工作团队。平台现有专门工作团队,以共同的目标把不同学院、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知识结构的辅导员聚集起来,以“创新一种资助育人模式、探索一套资助工作方法、实施一项帮扶制度”为主题,经常性组织相关的讲座、研讨会、辅导员沙龙活动等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朝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平台定期邀请校内外优秀辅导员开展交流学习,以研究专题的方式每年举办至少1次学生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前沿性规律性问题理论工作研讨;要加强与学工部的工作协作,要与学工部对应中心(科、室)紧密结合,每学期与学工部相关科室进行不少于2次工作研讨;积极推选参加辅导员年度人物”“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评比的优秀选手。

打造全方位、多层次资助育人矩阵。平台成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提出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以学校学生工作实际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课题立项、论文发表、编著、专著等方面取得突破。平台不仅积极开展资助宣讲、资助政策解读,同时帮助学生踊跃投身于各项社会实践中,集主题班会、政策宣讲、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于一体,打造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矩阵。